北京援疆女队员工作侧记:大漠戈壁上的希望之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17-03-13
曾经有位到南疆采风的诗人,把红柳称作戈壁的新娘,形容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婉约,为大地装点绿色和多彩,带来生命和希望之光。实际上,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上,只要有一株红柳,就

曾经有位到南疆采风的诗人,把红柳称作戈壁的新娘,形容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婉约,为大地装点绿色和多彩,带来生命和希望之光。实际上,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上,只要有一株红柳,就能固定一块沙丘,形成一个小小的生命之洲,成为抵御风沙侵蚀的砥柱。她的根牢牢地扎向大地深处,汲取地壳深处的营养;她的枝条柔软而顽强,可能被暴风暂时击倒,但又总是挣扎站起,笑傲风沙。而当夏秋季节,朴实的红柳却能开出绚丽的花朵,为茫茫大漠戈壁,带来生命的气息。她代表着坚守,寓意着希望。

在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北麓,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,有这样一群人,她们从万里之外的燕山脚下,来到祖国边陲挥洒青春,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,播撒着爱的种子,呵护生命,守护心灵,像红柳一样,扎根大地,绽放出绚丽的色彩。她们,就是来自北京的女队员。

王洁致力传承耕读家风

zc20170308025

224团王洁老师正在和班上的同学互动来自北京市第56中学的王洁,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中学支教。

224团,是全兵团最年青的团场,也是我国最年青的城市—昆玉市的所在地。十几年前,一批来自中原的兵团战士来到这里屯垦戍边,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三十万亩的生态枣园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们结婚生子,在边疆落地扎根。他们最关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,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像在内地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。

王洁,这位一直在北京长大的中学教师,2015年8月底,第一次踏进刚刚创立高中部的224团中学,就以她特有的细腻,感受到团场职工内心的焦灼,她决心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和田,在边疆大地传承耕读传家之优良传统。

从开学第一课,她就与学生建立了友善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。因为她知道,亲其师,信其道,会让今后的教学过程事半功倍。

每一节课,她都会在如何让学生“学”上下功夫,积极开展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活动,小组合作、学生展示、生生互动、师生互动是课堂常态,教学策略不断更新。她觉得,只要心里装有学生,永远不忘以学生为中心,课堂灵感教学策略就会层出不穷,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展开,才能让学生真心想学、真正会学。

学生的成长仅靠学校和老师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,只有家校联合,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。王洁主动申报了相关课题,开展224团学生家长问卷调查,连续利用几个周末休息时间,克服了暴晒、沙尘等恶劣天气及交通不便等困难,走访了学生所在的各个连队,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,完成了一篇近万字的《关于224团中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调研》报告。

援疆工作的目的,不仅仅是要为“开花结果”更是为能“落地生根”。王洁担任了三位青年教师的师傅,通过传帮带,让本地教师持续接受北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。她还积极为224团中学落实由民盟中央倡导、依托北京四中网校开展的远程教育“烛光行动”,即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型助教助学活动牵线搭桥。

一年多的援疆生活,王洁认真感受着在224团的每一天,她安心于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,没有怠慢过一节课,没有虚度过一天。用真情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